旬阳市神河镇:代表脚步丈量民情 履职实践助力振兴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15 16:43:22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联系群众、汇聚民智、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旬阳市神河镇人大始终坚持以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写好乡村振兴文章为主线,精准定位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创新实施“调研问需、监督问效、创新问质”三步工作法,推动人大履职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强劲动力。

沉入一线“听民声”,架起民意“连心桥”。乡村振兴,民需为本。神河镇人大坚持“一线工作法”,组织全镇5个代表小组、55名人大代表,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通过田间走访、屋场座谈等方式,广泛倾听民声,精准捕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推动“修建产业路”、“完善水利设施”、“加强乡土人才培训”等10项民生关切纳入政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在深入调研中,代表们敏锐发现集镇饮水受天气影响存在水质波动、安全隐患的问题。镇人大迅速行动,组织代表联合镇农业部门对水源地和供水厂进行实地勘察,现场研商解决方案,成功推动总投资30万元的神河镇集镇饮水提升工程落地实施,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闭环监督“促落实”,筑牢振兴“压舱石”。为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神河镇人大着力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年初审议明方向。组织代表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招标程序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强化源头把关。年中视察督进度。组织代表对重点在建项目开展现场视察,紧盯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督促承建单位严格按图施工、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年末评议看成效。年末听取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专项报告,形成高质量的审议意见,持续跟踪问效,推动重点工作一抓到底。在视察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时,代表提出要加快建成神河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厂,为神河“农小二”品牌筑牢基础,助力让神河优质农副产品更好更快的走出大山。这种“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的监督模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监督有力度,乡村振兴加速度”。

创新履职“激活力”,打造产业“新引擎”。面对乡村振兴中的新课题新挑战,神河镇人大积极探索“代表+产业”融合履职新模式,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镇人大充分发挥全镇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大代表自身就是产业带头人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通过技术指导、结对帮扶、效益共享等多种形式,将更多群众紧密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实现稳定增收。镇人大代表陈先双,联合镇政府创新推行“种烤分离、政策兜底”烤烟生产模式,显著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成功带动12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市人大代表周智国,联合镇政府探索“企育户管”食用菌产业新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方寸之间”种植香菇。截至目前,全镇已有30余户发展食用菌20万棒,带动40余名留守老人、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这种以产业为纽带、以代表为引领的发展模式,重塑了乡村的内生“造血”功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代表在身边、发展看得见” 的实效,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纸上蓝图”到“地上风景”,神河镇人大以“三步走”工作法书写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踏上新征程,神河镇人大将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让代表履职的“脚步”更深地丈量民情,让监督推动的“力度”更好地传递温度,让创新模式的“火花”更旺地点燃希望,为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更坚实的人大力量!


作者:刘伟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