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7 08:48:59 阅读量:
近年来,旬阳市赵湾镇人大紧扣基层依法治理核心任务,以“职能精准发力、服务直达群众”为导向,持续深化履职实践,为乡村振兴稳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推动基层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提质增效。
人大引领强根基,构建法治联动新格局
赵湾镇人大以“先学一步、深悟一层、笃行一筹”为标准,夯实法治建设“领头雁”基础。通过常态化开展“人大法治讲堂”、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推动代表吃透法律法规精神,率先成为法治践行者。在此基础上,构建“镇人大统筹发动+代表联络站响应落实+人大代表带头示范+群众主动参与”的四级工作模式,确保法治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深入推进法治“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将“代表小组联络站”打造成集“法治学习堡垒、宣传平台、服务窗口”于一体的核心阵地。明确要求辖区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下沉一线,参与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介入纠纷调解,以“零距离”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法治温度,带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服务覆盖无死角,激活基层法治新动能
依托“镇人大代表+赵湾司法所长”的专业资源优势,赵湾镇人大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巡讲”机制,为基层提供精准化法律服务。每季度组织专业力量入村进社区,通过定期走访、坐班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协助村(居)委会规范议事决策流程,为群众解答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财产权益等常见法律问题,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0余起,引导群众依法办事、理性维权。
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理论授课+案例教学+实践练兵”的模式,系统培育具备“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法律援助引导员、法治创建监督员”五项职能的复合型人才。镇人大代表、第四代表小组联络站站长、赵湾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自军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突出的调解成效,被上级授予“金牌调解员”称号,成为基层法治服务的标杆。
宣传浸润入万家,营造全民守法新氛围
赵湾镇人大联合职能部门,创新推出“分层分类、精准滴灌”的法治宣传模式。各村(社区)以“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村组干部”为宣传主体,摒弃“灌输式”宣讲,从围坐“小板凳”拉近距离、唠家常凝聚亲和力入手,通过院落会、入户走访、“普法微课堂”等接地气的形式,用“大白话”解读法律条文,用身边案例剖析法律风险,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在集镇主干道、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固定法治宣传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主题活动。邀请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法庭主要负责同志“亲讲亲宣”,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宣传实效,让群众在日常场景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
监督优化提质效,完善依法治理新体系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牵头、引领职能,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议事会”为载体,建立“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全链条监督机制,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集体资产处置、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监督,推动基层事务管理规范化、法治化。
将普法工作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代表提案+群众议事”的方式,引导群众依法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公共事务决策等乡村治理事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治理闭环。镇人大每年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开展“法治讲座”2次,坚持“法治宣传月集中宣传+日常常态化宣传”“重点法律法规专题宣传+阶段性热点问题靶向宣传”相结合,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真正让“法”走进百姓生活、融入基层治理。
作者:刘家群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