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9 09:13:30 阅读量:
“有困难随时叫,人大代表马上应!”这是白河县构朳镇人大践行“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后,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年以来,构朳镇人大以“群众呼叫、代表响应、靶向帮扶、难题立解”的闭环服务模式,把群众诉求当作“哨声”,把解决难题当作“使命”,从用水、出行到居住环境改善,用实打实的行动破解民生痛点,让惠民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涵养“小事不小视”的初心。镇人大代表、高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静在走访选民过程中发现,高庄社区的秦家大院一直用着沟渠井水,入夏以来,气候干旱,居民取水成了大难题。杨静在社区“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推进会上一提,社区书记当场拍板:“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接下来的日子里,杨静和其他社区干部们跑乡镇、盯施工、协调管线走向,光是召集居民商量入户方案就开了三场会。施工那几天,秦大爷每天早早地就提着茶水在路边等候,看着管道一点点铺进自家院子,他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如今水龙头一拧,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院子的笑声都比往常亮堂了几分。
锤炼“真干实干”的决心。为深化落实“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县人大代表、家朳村副主任王启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群众走访。其中,群众呼声最高的便是解决家朳村8组三岔路口的汛期积水问题,8组的三岔路口是连接村主干道和4个村民小组的必经之路,由于地势低洼,加上路边排水沟和涵洞年久失修、杂草堵塞,每到汛期就成了积水重灾区,最严重的时候积水又深,流速又快,不仅行人难走,连车辆都容易打滑,根本没法通行,村民们怨声载道。将群众意见汇总完后,王启学在驻村工作队会议上提出此问题并分析研判,最终定下方案:将排水沟两侧加固,修建涵洞,抬高进水口地势,防止积水再次淤积。驻村工作队随即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半个月内完成了三岔路口的改造,彻底解决了三岔路口雨天积水难题。
坚守“久久为功”的恒心。“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玉门村村民李传明笑着说。此前,构朳镇人大代表、玉门村党支部书记柯贤坤在接待选民时,有村民反映玉门村二组狮子口和八组吴家沟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指令”,接到群众诉求后,柯贤坤第一时间响应,跟帮扶单位对接,争取帮扶资金。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在通组乡间道路上,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次第亮起,也点亮了大家的幸福生活。
修石坎、清淤泥、解矛盾、除虫患、送政策…构朳镇人大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与信赖。下一步,构朳镇人大将秉承“干真事干实事比什么都顶事”的为民服务理念,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使“叫应帮解”机制在构朳镇落地开花。
作者:但雪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