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一站式”搞定 ‖ 西安市未央区 “法院 + 综治中心”巧解民生“千千结”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6 11:26:05 阅读量: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就能把这起拖了许久的纠纷彻底解决,不用来回跑多个部门,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西安市未央区综治中心的未央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以下简称诉服分中心),西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业主甲某签署调解协议,双方都对这里高效的纠纷协同化解机制赞不绝口。

这起纠纷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贷款银行抵押权注销、购房款和按揭款返还等多个复杂环节,在未央法院退休法官宋爱玲的主持调解下,依托综治中心整合的多部门协同力量,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也成为未央区综治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高效运行、多方协作解纷的生动缩影。

综治中心牵线

打破部门协作壁垒

2025年7月,未央法院立案庭经当事人同意,将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案件流转至诉服分中心。该起纠纷涉及开发商、业主、银行三方主体,既包含合同解除,又涉及合同备案登记注销、抵押权预告登记注销,还牵扯开发商承担担保责任后的追偿问题,环节繁杂且牵涉多个职能领域,化解难度较大。

接收案件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平台吹哨、部门报到”联合调处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梳理案件涉及的职能环节:法院负责指派调解员开展具体调解;住建部门协助沟通涉及备案注销、抵押权注销事宜;同时迅速搭建银行、开发商与业主间的沟通桥梁。

综治中心主动担当“协调员”,同步对接法院法官、特邀调解员、住建部门驻中心负责人及银行相关负责人,明确各方职责与协作节点,避免了以往“各管一段、沟通不畅”的困境。各方实时共享案件进展,迅速厘清了房屋预抵押登记注销、合同备案登记注销等关键流程,为后续调解扫清了障碍。

多方协同“发力”

凝聚实质化解合力

本案调解的最大难点,在于解开“连环扣”:需先注销房屋预售抵押权预告登记;而抵押权注销需业主与银行配合,银行又因涉及债权清偿存在顾虑。为此,综治中心发挥“粘合剂”作用,特邀调解员、退休法官宋爱玲凭借丰富审判经验主持调解,法官助理李峰全程参与,从法律层面明确合同解除条件、违约金计算标准,确保方案合法可行,并通过诉调对接机制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为后续履行撑起“保护伞”。

在综治中心的协助下,宋爱玲主动与住建局取得联系,明确办理合同备案、抵押登记注销流程;与贷款银行取得联系,并多次协调业主甲某与银行沟通对接,明确抵押权注销后的债权清偿情况;最终促成双方主动配合办理了预抵押登记注销手续,为案件简化奠定基础。同时,宋爱玲结合其多年审判经验,分别与开发商和业主沟通。针对开发商,强调“案结事了”对企业减少诉累的意义;针对业主甲某,则耐心解释违约后果;同时考虑其经济困境,协调开发商在违约金和购房款返还部分作出让步。

通过“综治中心搭台、法院专业调解、部门协同响应、当事人积极参与”的模式,原本可能陷入漫长诉讼的纠纷,快速找到了破解路径。

协同机制“赋能”

彰显基层治理效能

最终,开发商自愿放弃了十多万元违约金的主张,业主甲某也愿意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业主甲某配合办理合同备案注销手续,开发商在手续办结后向甲某返还12万元购房款。这一结果既维护了开发商的合法权益,又缓解了甲某的生活困境,实质意义上实现了“双赢”。

“这不仅是一纸协议,更是司法温度的真实体现。”诉服分中心负责人韩霞表示。“未央法院将与区综治中心持续探索‘协作协同’机制,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网络,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整合起来,让群众在‘一个中心’就能解决‘一串问题’”。这种“综治中心搭台、多部门合唱”的模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复杂纠纷化于无形,印证了综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枢纽作用。

未央法院将继续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以高效务实的方式化解各类争议,推动更多复杂纠纷通过协同联动实现实质化解,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动能,让司法温度真正深入人心。


作者| 冯浩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主编|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