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6 11:37:04 阅读量:
9月3日下午,安康汉滨法院民二庭联合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某建材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形成调解合力,成功化解一起因家装定制产品质量瑕疵引发的消费者维权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纷路径。
案情简介
李某因旧房改造装修在某门业经营部定制了全屋断桥铝窗户,送货安装后,因断桥铝材质有误且玻璃存在色差,李某要求某门业经营部拆除部分窗户并重新发货安装,双方因此产生矛盾。李某多次向某建材市场投诉部反映,但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在长达八个月的纠纷协调中,李某因房屋装修未竣工无法入住。无奈之下,遂诉至法院。
化解情况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认为,该案若通过一般诉讼程序解决,耗时长、诉讼成本高,不利于矛盾纠纷彻底解决。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汉滨法院主动介入,启动了多元解纷联动机制。承办法官带队与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某建材市场投诉部工作人员组成“临时调解团”,采取提前座谈研判案情、实地勘查装修现场的形式,在基本厘清商家和消费者的责任后,制定了纠纷化解方案。
调解过程中,法官重点从《民法典》合同编角度出发,释明各方权利义务,剖析诉讼风险;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从行业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角度进行耐心疏导;建材市场方则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缓和双方情绪。
通过多方协同发力,原本僵持的局面被打破,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约定某门业经营部在两周内将案涉阳台玻璃予以更换,妥善做好售后服务,并向原告支付8000元赔偿金。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至此,李某因装修引发的闹心事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社会效果,还充分彰显了“法院引领、行政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解纷机制的优越性,是汉滨法院为优化辖区内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起生动实践。下一步,汉滨法院将继续深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调解组织,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持续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作者| 陈静静
编辑| 李娟
责编| 志寿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