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以硬抓手锻造新时代党建的“金刚钻”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6 11:17:47 阅读量:

党建工作如同雕琢璞玉,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硬抓手的本质在于将政治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问责的具体行动,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制度设计的刚性约束,二是执行过程的穿透力度,三是成效检验的标尺精度。这种硬度不是简单的工作加压,而是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基层末梢。当前部分党组织存在的虚化弱化问题,恰恰印证了缺乏硬抓手如同用软木桩筑堤,经不起风浪考验。

锻造硬抓手首先要淬炼制度之钢。党的纪律规矩不是橡皮筋而是高压线,必须通过清单化管理将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条款,形成闭合的责任链条。其次要锤炼执行之刃,破除中梗阻现象需要建立垂直化传导机制,确保上级党组织的意志在基层落地时不变形、不走样。最终要打磨检验之尺,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避免自说自话的考核游戏。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硬度递进的逻辑闭环。

强调硬度绝不意味着机械执行,真正的硬抓手应当兼具力度与温度。刚性制度需要柔性渗透,比如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时,既要确保频次达标,更要注重内容质量;既要强调程序规范,也要激发党员内生动力。这种辩证关系要求党组织在划清底线的前提下,为基层留出因地制宜的创新空间,避免一刀切式管理消解工作热情。

保持抓手的硬度需要动态调适机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建立定期“评估-反馈-优化”的循环体系。特别是要警惕疲劳综合征,通过创新载体手段防止制度空转,确保硬抓手始终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频共振。只有形成自我革新的能力,硬度才能转化为持久的战斗力。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曹 斌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