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关口镇人大 | 听民声聚民智 引清泉润民心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5 10:10:27 阅读量:

一条条崭新的引水渠在青山间蜿蜒,一座座加固的蓄水窖散布在村落之间。旬阳市关口镇人大通过深入走访听民意、民主协商聚民智、强化监督解民忧,推动抗旱引水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深入走访听民意

"咱们村今年不下雨就会缺水,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在五月的一场村民院坝会上,张大爷向镇人大代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样的场景在今年五月的调研期间屡见不鲜。

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全镇九村一社区,走访百余户群众,召开多场院坝会、座谈会。代表们白天查看水源地,晚上与群众促膝长谈,认真记录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和建议。通过深入走访,代表们不仅摸清了全镇饮水困难的实际情况,更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民主协商聚民智

在江北村的群众议事会上,村民们争相为引水工程出谋划策。"引水渠要避开地质灾害点""蓄水窖的选址要考虑便利性"……这样的热烈讨论在各个村组都能见到。

镇人大推行"群众议事"制度,将工程规划、选址、设计等环节都交由群众讨论。在蒿塔村,村民们通过民主协商,自主确定了引水渠的走向,群众自发协助勘测队进行地形测量。通过群众议事,工程方案更加贴合实际,也赢得了群众更广泛的支持。

强化监督解民忧

烈日下,镇人大代表沿着新修的引水渠仔细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时立即联系施工方整改,确保工程达到标准。

人大建立监督机制,组织具备专业背景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在施工期间,代表们累计开展监督100余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个。同时,代表们还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定期向群众通报工程进展,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了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如今,汩汩清流沿着新修的引水渠流入千家万户,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人大代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喝着甘甜的自来水,村民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这条蜿蜒在青山间的"民生渠",不仅滋润着干渴的土地,更流淌着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