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5 10:12:13 阅读量:
8月中旬,初秋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旬阳市双河镇卷棚村的稻田埂,带着露水的稻穗在晨风中传来沙沙声响。旬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黄林权踩着泥泞的田垄,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双手不时拨开伸到眼前的稻叶,目光始终没离开那些插在田埂边白色透明的诱捕器。
这些看似普通的塑料装置,是今年旬阳市农技站推广的稻飞虱监测新工具。每个诱捕器里都装着特制引诱剂,能精准记录害虫数量变化。黄林权蹲下身,仔细查看刻度表上的数字,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最新数据。
"比上周少了三成。"他轻声自语,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数字意味着村里推行的绿色防控措施正在见效。过去一个月,他带领村民在200亩示范田里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还放养了3000只赤眼蜂。
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村民庞建国开着新购置的植保机正在喷洒生物农药。这种由农技部门统一配发的药剂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不会伤害稻田里养的鱼和青蛙。黄林权掏出手机,在"卷棚村种植交流群"里发了条语音:"各家注意,今天下午三点在村委会开个短会,说说二化螟防治的事。
回村的路上,黄林权遇到了正往田里走的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小胡。年轻人背着检测箱,准备采集土壤样本。"黄书记,您看这稻子长势多好,秆粗叶挺的。"小胡指着眼前的稻田说。黄林权点点头:"是啊,今年用了市农业局推广的缓释肥,不仅省了两次追肥,稻籽还特别壮实。"
村委会前的公示栏上,贴着最新的气象预警和农产品收购价格表。黄林权停下脚步,把市农业局刚发来的病虫害预报仔细贴好。几位早起的村民已经围过来查看。"老黄,听说隔壁镇有稻瘟病了?"村民张婶焦急地问。"别担心,咱们的品种抗病性强,再说预防药都打过了。"黄林权安慰道。
下午的防治会议上,黄林权详细讲解了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防治要点。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连门口都站着听讲的村民。"关键要抓住成虫期打开展生物防治,这样效果最好,保产保质,把"卷棚香米"品牌打响,增产增收。"他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着示意图。散会后,几个种稻大户还围着他问个不停。
傍晚时分,黄林权又来到田边。夕阳给稻田镀上一层金边,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他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又是一个丰收年。"配文后面加了三个笑脸。这个秋天,卷棚村的田野上,科技与传统农业正奏响和谐的丰收曲。(通讯员 王全洲)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